欢迎访问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合作处!

【60周年校庆•校史春秋】淝上露浥 淮上芳菲——安徽财贸学院迁址蚌埠

发布者:吴洁文发布时间:2019-04-30浏览次数:183

我校是一所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高等财经学校,成立之初的校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59年,学校始建于合肥,不久迁址蚌埠,当初为何从合肥迁来蚌埠?安徽财贸学院在蚌埠的最初情况又是怎样的?校史编辑组通过走访健在的当初参与建校和迁址的老领导、老教师和老校友,现将学校迁址期间情况还原一二。

一、“安徽财贸学院”建校合肥、迁址蚌埠的背景

在安徽省筹建一所全新的安徽财贸学院的动议始于195811月。其时,由于全省上下都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负责我校筹建工作的绝大多数人员都参加到大炼钢铁中,因此,筹建工作实际上到19591月才真正开始。最初一个阶段筹建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缺乏领导骨干。19594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杨友芝兼任安徽财贸学院副院长,学校建校的筹备工作开始真正行动起来。19595月,安徽财贸学院在前合肥银行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19596月,中共安徽省委财贸部抽调一批中层干部和基层骨干到学校,促使了学校最初的各项建设得以迅速开展。在筹备和最初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得到了各级党委的支持和全国各地的协作,特别是从全国各地调来数十名专家、学者到我校担任教师,由于这些专家学者大多学养深厚,执教严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校迅速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相当影响的高等财经院校。

1959年原安徽财贸学院在合肥成立时的教学楼

安徽财贸学院成立后,于19599月正式招生开课。1961年暑期从合肥迁至皖北中心城市蚌埠市。迁址蚌埠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学校在合肥重建新校遭遇国民经济困难,新校区建设中途中止。安徽财贸学院是在原合肥银行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肥银行学校原属中专学校,本身面积较小,加上又要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一所以高校附设中专的学校。两校合一后,使本来就不宽裕的教学、生活场所更加紧张。就安徽财贸学院而言,当时规模不大,也迫切需要扩容,使学院有一个与高校相适应的教学、科研、生活条件和环境。安徽财贸学院按照中共安徽省委财贸部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首先考虑在合肥重新选址建校。当时学校按照上级指示,做了一个发展规划,“到1960年末,学生将发展4000名,教职员工800人,并设银行、商业、粮食中等专业学校三所,学生各1000名,以及附中、附小、幼儿园等师生员工将达万人左右。”“而我校原征土地207亩,四周为公路,被邻近单位包围,没有发展余地。根据市有关部门规划,尚须保留70余亩绿化防护带并另辟横穿南北20公尺宽的公路一条,原建筑用地已被占去几乎一半,剩余面积已远远不敷我院建设使用。”于是,学院报告要求在合肥选择新址建校。学院领导经过初步调查了解和实地查看,提出扩校方案:根据合肥市城市建设规划,黄山路沿线多为大专院校,认为在蜀山区人工湖东南向,沿黄山路南一带,地势较高,环境幽静,作为教学区域颇为合适,而北沿黄山路,交通亦较为便利。于是要求在该处征地1200亩建校。学院于19591217日一经提出,同日便得到安徽省委财贸部“同意征校址”的批复。于是,新校征地和建校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材料采购、初步建设等有序进行。学校师生还先后到新校址参加建校劳动。

新校建设自19602月开始至19612月结束。在前后整一年时间里,完成了建校的诸多项目。正当新校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却遇资金困难。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精神,其时许多工程下马,新校建设也于19612月停建下马(基建善后工作到1964年清理完毕)。这时学校处在异常困难中,一方面要继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学生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时改善条件,新一届学生将无法正常报到学习。

安徽财贸学院成立之初的教学办公楼之一角(现为中国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处所和教材书库)

其二,蚌埠地委撤销成立蚌埠市,一批房舍空置可以用于办学。1960年,由于机构设置调整,原蚌埠地委机关撤销,大批工作人员迁出,便余下一批机关办公用房。时任蚌埠地委副书记的陈一石向省委建议,将安徽财贸学院迁来蚌埠市,这样既可免去建新校之劳,克服遭遇资金缺乏之苦,又可解学校急需校舍迎招新生的燃眉之急,这个建议得到安徽省委的采纳。

其三,安徽省委出于全省高校布局的战略安排。蚌埠市在民国时期曾是省会城市,是津浦铁路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在全省乃至淮河流域都属于人们向往的城市,但与蚌埠市的地位不相称的是,蚌埠其时还缺少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将安徽财贸学院迁址到蚌埠市,可收一石三鸟之效:一是可以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即充分利用了因蚌埠地委撤销而空余的房舍;二是解决了在合肥新建校舍缺乏资金的问题;三是原蚌埠地委副书记陈一石,对蚌埠当地情况熟悉,又热心高等教育事业。于是,省委便调陈一石担任学院的副书记兼副院长,这样也有利于学校搬迁和实行对接。

20世纪60年代初教学场景

二、安徽财贸学院由合肥迁址蚌埠

根据安徽省委财贸部的部署,为了做好学院迁址蚌埠市的工作,学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多次到蚌埠勘察,和原蚌埠地委留守人员实行对接,对房产等进行清点。19616月底7月初,学校学期教学工作等提前基本结束后,利用7月至8月两个月时间,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搬迁。学校师生群策群力,于8月下旬完成迁址工作,进入开学前的准备阶段。虽然迁校工作任务繁重,但由于全校师生准备工作细致认真,包括图书资料在内的绝大多数物资都完好无损。并且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毫无怨言由省城迁来蚌埠市,愉快地投入到新校的建校和教学、科研工作中。这一期间,原任蚌埠地委副书记的陈一石做了大量协调性的工作。

三、安徽财贸学院迁址蚌埠的原初状况

从合肥迁至蚌埠市交通路原419号的安徽财贸学院,于1961824日正式开始办公。根据有关档案资料显示,安徽财贸学院迁址蚌埠之初,条件依然十分简陋。

学校当时大小教室仅16个,综合教室5个,使用面积1003.54平方米,其中4个教室是会议室改用,安排40人座位,每室仅宽余24平方米。有6个小教室,系宿舍改用,每室仅32平方米,安排30个座位都局促困难。

校内通行不便,有3个教室是幼儿园改用,窗矮屋窄,桌位不好安排;综合教室面积太小;普通教室不是过小就是嫌大,且采光避音均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学生视力;学生寝室计有104间,使用面积1892平方米,其中2幢小楼,房间小,每间仅12.4平方米,只能放置2张双层床,再加1张就难以通行,且有3幢宿舍楼没有盥洗室和下水通道,生活极为不便。

教职工和家属宿舍,计使用面积3803.17平方米,除3幢小楼房及6排平房较为合适住用外,其余5个办公室由民用草房等改用,房间大小不一,小的每室仅10平方米,住2人不够,住1人超出定额,因而降低了利用率。

学校图书馆使用面积483平方米,有图书8万余册,不能全部上架,缺学生阅览室和书库用房。

生活福利用房,使用面积为1174.80平方米,其中包括2个食堂——学生食堂和职工食堂,饭厅过小,仅300平方米,只能容纳350人同时就餐,仍有200余人无法解决,暂时利用附近的宿舍吃饭。

办公用房使用面积1296.55平方米,实验室使用面积822平方米;其他用房虽有使用面积1011.46平方米,大都是民用草瓦平房,其中破烂房屋有800平方米,不能使用。

校园周边环境杂乱,学校被主干道分割,周围被影剧院、菜市场、交通要道等包围,时常难免与临近单位人员发生纠纷。

20世纪90年代原安徽财贸学院大门(现西校东大门)

对当时学校的状况,即使亲历其间的当事老人,也难以复原自己脑海中的完整印象,处于当今如此发达条件下的我们就更加难以设想当时的境况。那么,当时来校报到学习的大学生是如何评价自己学校的呢?校友温如玉说;“一开始很失望,来校一看学校不像个大学,只能算个大中学,甚至连有的中学还不如。”他们总结学校是一所五没有的大学:“没有教学大楼、没有大礼堂、没有大操场、没有电影机、没有电铃”。一位1963级新生汪连众说:“来到这个学校,起初一切都感到不顺眼,特别是那块铁轨(注:其时我校用一节铁路钢轨作打铃用)——当时我想,难道这就是大学吗?”虽然当时这些刚入学的同学在认识上有某些不足,对建校过程尚未了解,对建校初期的艰难还没有来得及亲身体验,感到心目中的大学相去甚远,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这些同学逐渐感受到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学识的渊博特别是老师们孜孜不倦,谆谆教导,条件不足给自己带来的意志磨砺,从而逐渐培养起对学校的热爱。几十年后,凡是我们走访过的最初几届老校友,几乎众口一词地表达他们对学校的无限景仰和深厚的感激之情。

淝上露浥,淮上芳菲。从安徽财贸学院迁址蚌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辈安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们感谢前辈安财人在建校初期无怨无悔的倾情付出和开疆拓土的卓越贡献,他们坚持不懈、艰辛卓绝的精神也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继续前行。


(撰稿:校史编辑组 曹天生;图片:学校办公室 孙涛;审核:党委宣传部 金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