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丁守生,男,1984—1988年在安徽财贸学院工业会计专业学习。现任财政部驻海南特派员办事处主任。
在喜迎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回忆当年龙子湖畔读书时光,美好而难忘。我于1984年9月—1988年7月,就读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工业会计专业。尽管当年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离不开每月不多的助学金贴补完成学业,但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思维、眼界和精神品格都得到较好的启蒙与提升,为后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应该说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翻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1984—1988年前后五个年头,国家从做出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做出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从价格改革、劳动用工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吸引外资制度改革,到修宪、加强精神文明和法制(治)建设;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框架。全社会呈现改革向前向上的浓厚氛围,思想、文化、体育领域也色彩纷呈。许海峰打破奥运会“零”的纪录、“女排精神”以及《酒干倘卖无》《明天会更好》《一无所有》《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约在冬季》等成为1984—1988年的各年份流行歌曲,至今传唱……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就是个改革的年代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当年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快捷,《世界经济导报》《经济学周报》是当时必看的报纸,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我们十分关注外部信息和来自高层的声音。
想起在校时创办“会计学系报社”和办“会计学系报”的场景。我担任会计系学生会宣传部长时,建议组织个写作班子,创办学生报社、办一份系报,得到系领导支持。这在当时全国财经类院校中也是不多见的。从组稿、排版到印刷、发送,亲力亲为。每次印刷时,骑着借来的单车(自行车)去蚌埠市文化局印刷厂刻板油印,王守祥厂长给予无私的帮助(免费)。还请著名书法家张乃田老师题写了报头。大约发展了30个左右通讯员并配发“会计学系报社记者证”。有83级校友,还有84级同学钱必武、张瑜东,85级的姚长林,86级的徐家爱、杨恩林、张军等。当年的“记者”经历为他(她)们的职业生涯增添了底色、带来了机遇。听钱必武同学讲,80年代有一年春节他从广东回家,在火车站遇到查行李发现夹带的万宝路香烟,本来要没收。他急中生智,拿了随身携带的在校时记者证,还真放行了(享受了一次“无冕之王”的待遇)。还有继任金石书画社社长,得到了张乃田、汪雷、王亚飞、李若水等老师支持和指导。约请张老办讲座、题展标,当时张老写的条幅作品多被人索去了。参加配合校团委、学生会或组织会计系学生会宣传部,在老图书馆前的玻璃画廊多次举办书画展览,活跃了校园文化。还积极参加校大学生赴淮南暑假社会实践,感知改革实践,增加接触社会机会。这些有益活动,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对走上工作岗位帮助很大。来到海南后,在海南大学成教学院兼职讲了三年课。
在校生考试是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记得大一时学习《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有道论述题,大意是从我国文学史上选择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和作品,论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脉络。据应光耀老师讲,我的试卷获得基础部语文老师一致好评。以致今天自己还对新时期文学作品持续关注。如许子东所言“人性若在、文学不死”。窃以为:文学即人学。特别是好的小说,是社会、人生和时代精神的折射,往往会引起共鸣和思考,感觉自己可能就是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
母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情谊,历历在目。还记得,工业会计徐恩芳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选题《试论“两权分离”改革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的精心指导,毕业后让我参与她主编的《工业会计学新编》教材写作。校系领导、任课老师、同学校友们留下的两大本毕业留言,经久难忘。特别是得到彭鹏老书记的亲切关怀,他亲自关心我的毕业去向,毕业赠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胆子要大、工作要细、步子要稳。办任何一件事,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要干出特色、干出成绩,拿出政绩来回答一切,用优异的成绩来证实自己是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3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佩他的远见与期许。还有周万钧院长:“实践是最大的革新家。革新的人物必然最充分地勇于实践。”《中共党史》课陈伟鸣老师:“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不是权势和表面的显赫,而是去寻求那种不仅满足一己私利且能保证全人类幸福的完美理想(马克思语)。与守生共勉”;还有很多师友的精彩留言。他们的鞭策与激励,使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去改革开放一线和从基层干起之路,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伴随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真切地感受到个人选择与时代发展的某种契合性。1988年7月毕业前夕,适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我主动放弃到广东省人民银行工作的机会,投身海南建设热潮,先后在企业、省直机关、国家级开发区、中央部委派出机构,从事过财务、审计、政策研究、信息化管理、财政监管等工作,亲历特区建设进程和新时期财税改革的全过程,提出了“差别利率”“三坚持三引领”“陆海统筹、山水联动”等建议被决策采纳,构建“适度发展理论”框架。早在1993年赴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考察学习公共管理;先后参加金融学在职硕士、转轨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在职博士课程学习。记得2008年隆冬季节,参加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远赴四川、西藏检查督导,在拉萨住地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确保了第二天8点前材料上报;还于第二轮西部大开发赴青海工作2年,2012年底出发前拟《赴青海》小诗:“少年心事当拿云,而今不觉已中年。西部放歌曾向往,敢教昆仑把吾迎。儿妻一别难分手,自古忠孝两全难。科学发展呈远景,继往开来谱新篇。”难忘赴海北祁连、海西德令哈和格尔木、海南新玉树、海东走访督察的足迹。
“情系安财、共创未来”。积极推动海南安财校友会于2013年8月成立,成为凝聚在琼校友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港湾。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海南发表“4.13”重要讲话,宣布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即中发〔2018〕12号文),又赶上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步伐,焕发出二次青春。自1984年9月进校算起,35年一晃而过。至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依然还在血液里流淌……
值得回忆的还有很多很多,写到这里,深深怀念过早离世的阮成贵同学、王广政同学,深深怀念班主任张一平老师!在工作中给予我极大信任的洋浦管理局江上舟博士,海南省信息产业局李唯实局长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眼前,我也深深怀念他们!特别是深深怀念我挚爱的父母亲和岳父母,他们为人处事的乐观大度、坚毅正直和善良贤淑,如松风莲德、梅质兰操的品格,滋养和激励着我一路风雨兼程……
2019年,改革开放已进入第41个年头了,适逢母校60周年校庆,也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此时此刻,我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感恩母校的培养。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绩,但始终秉持“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并将继续努力践行。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借此机会,建议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发奋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积极应对新时代的选择与挑战,努力使个体的生命汇入新时代改革的洪流,在岁月的长河里奔腾不息……